怀着这样的信念,1955年,我被保送至北京师范大学中文系,1958年听从组织安排,提前毕业留校从教,正式踏上三尺讲坛。我先是任教于中文系现代文学教研室,之后又转入戏剧文学的教学与研究;再到后来,由于工作需要,承担起创建影视专业、重整艺术系的重担,之后成立艺术与传媒学院,和师生们一道举起中国电影民族化、中国文化走出去的旗帜。教学生涯横跨文学、戏剧、电影、传播等诸多领域。在六十多年的执教生涯中,我一直注重挖掘影视作品的艺术特点和教育魅力,希望能借助影视,将我国优秀传统文化发扬光大,将我国优秀的影视作品,作为民族精神的承载物,唤醒年轻人的文化自觉,使他们能够主动吸收经典影视作品传递的真、善、美,弘扬健康向上的奋斗精神,从而树立起正确的英雄观、文化观、价值观。
我时常在想:英雄是谁?英雄不是钢筋铁骨的超人,不是脚踩风火轮的哪吒,英雄不是生来无畏,只是在关键时刻克服了心中的恐惧,选择了勇敢献身的普通人。那么,我们如何培养儿童、青少年的英雄情结、英雄气概?如何使影响过一代又一代人的红色经典电影,在新时代焕发新的生机和活力?如何用简洁、活泼的形式,将红色影视素材融入青少年的学习和生活,减少他们对网络游戏、短视频的依赖?如何使青少年在面对中华文化、民族英雄受到质疑,甚至否定时能坚定自信、沉着应对?
为此,我们需要将文字与影像结合起来,使平实的文字“活”起来,使图书与影视的交汇,让青少年有动力、有兴趣去观看影像、阅读文字。因此,我们编写了这本《电影里的中国精神——讲给孩子的电影故事》。
“红色经典”之所以能够成为经典,是因为它的传播范围极其广泛,突破了空间限制;它的影响力量巨大,超越了时间限制。每一部经典作品,虽然不可避免地打着时代的烙印,但并没有随着时间的推移被人们遗忘,也没有因社会环境的变迁而显得不合时宜。“红色经典”以经典的方式,展示、思考和表达了人类生存、发展的基本方向,展示出鲜明的时代精神,同时又具有广泛、超越而开放的人类文化品格。每次由于教学、研究需要观看经典老电影时,我都会想到《上甘岭》《英雄儿女》等作品中的一些片段,将影视作品中超越个体、超越民族、超越死亡的革命英雄主义,与现实战斗中千千万万人舍生忘死、坚贞不屈、顽强奋斗的崇高精神联系起来。无论影视作品中的英雄,还是现实战斗中的英雄,他们的精神品格都是中华民族的文化内核,需要得到传承,应该得到弘扬。
中国精神,是中华民族自古至今积极向上、努力拼搏、爱国进取、勇往直前等各种精神的综合。中国精神体现在优秀的文学、影视作品中,也蕴含在我们日常的工作、学习、生活里。电影是当今世界文化传媒中传播最广最快、对人们的思想意识和生活方式影响最大的艺术创造和文化传播方式之一。我国电影文化发展迅速,有独特的文化根基和审美魅力。新中国成立以来,众多佳作面世,得到了广大观众的赞赏与好评,像上世纪五六十年代的《烈火中永生》《上甘岭》,孩子们喜欢的《小兵张嘎》《闪闪的红星》,以及后来的《长征》《延安颂》等等。诸多优秀作品中,哪些更适合青少年观看、学习?这些优秀作品传递的核心价值观是什么?青少年应该从这些作品中学习到什么?经过多次讨论和调整,我们的思路逐渐清晰起来。
首先,我们从众多的影视作品中选出经典20部,分别是:代表革命精神的《闪闪的红星》《青春之歌》《党的女儿》《红色娘子军》《永不消逝的电波》;代表抗日精神的《赵一曼》《小兵张嘎》《铁道游击队》《狼牙山五壮士》《地道战》《野火春风斗古城》;代表解放精神的《烈火中永生》《渡江侦察记》《冰山上的来客》《英雄儿女》《上甘岭》;代表创业精神的《女篮5号》《李双双》《我们村里的年轻人》《五朵金花》。其次,我们努力做好全书的结构安排、板块呈现。每部影片分为“影片档案”“时代风云”“光影重现”“点睛之笔”和“艺海拾贝”五个板块,介绍基本资料、创作背景、剧情主旨、艺术特点、创作花絮和主创体会,使文字与图片有机结合,互相映衬。最后,我们进行剧照选择、视频剪辑、文字加工、图片修整,确保能正确生动传递影片所展现的精神力量和核心价值观。
在当前复杂的国际形势下,我们要借助影视作品生动形象、通俗易懂的特点,引导青少年从中汲取精神力量,培养起作为一名中国人的文化自信和民族精神。将经典影视作品与文字结合,将艺术与教育统一,将德育与美育融合,提高青少年的道德自觉和审美水平。这是本书编著者做出的一种尝试和探索。这些红色经典影视作品所承载的革命精神、抗日精神、解放精神以及社会主义建设时期的创业精神等精神力量,可以唤醒当代青少年的文化自觉、文化自信,促进青少年树立起不畏强权、不怕斗争、积极向上的奋斗精神,在急剧变化的时代保持文化定力。《电影里的中国精神》这本书既可以作为中小学课外爱国主义教育、美育及德育读本,也可以作为学校艺术教育辅助资料,还可以作为家长带领孩子重温经典影片的亲子读本。
通过这本书,我希望青少年能够在精神上做到两个“养”(仰)字。第一个“养”是素养,要求我们有文化自觉、文化自信。青少年能够在素养方面有自觉的追求,能够让自己走一条健康全面、生动鲜活的道路,自觉学习为国奉献、为民造福的英雄精神。第二个“仰”是信仰。希望青少年越来越鲜明地树立起自己的信仰。人是需要有信仰的,烈士们因为有信仰,才不惜牺牲小我,追求家园的平安和国家的兴旺。我衷心希望青少年在阅读本书过程中,也能思考并建立起自己的信仰。
嘉豪影视集团 24小时服务热线:0531-83173678 18053113117